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感知现代钢铁文明——冶金工业出版社党委编一支部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收获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6月26日至29日,编一支部和其他3个在职党支部的党员一起走进英雄城南昌和革命摇篮井冈山,开展以“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感知现代钢铁文明”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感怀峥嵘岁月,追寻先烈足迹,聆听红色故事,完成了一次收获震撼感动、体验艰难探索、激发干劲斗志的寻根之行、补钙之行、加油之行。
方大特钢前身为南昌钢铁厂,始建于1958年,是当时中央统一规划建设的全国18个中小型钢铁企业之一,2009年加入辽宁方大集团。改制以来,方大特钢始终坚持以党建文化为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实践,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大局,紧密结合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企业体制机制的转变,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管理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红色动能”。
科技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方大特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基于产品性能的研发成果丰硕,生产的弹簧扁钢荣获国家产品“金杯奖”,汽车板簧系列产品拥有“长力”“红岩”“春鹰”三大知名品牌(“春鹰”为中国驰名商标),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列为全国首批推荐商品。
▲方大特钢板簧产品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直观真切地体会到方大特钢从濒临破产边缘到涅槃重生、茁壮发展,从行业落后到迅速跻身前列,历经钢铁寒流、新冠疫情等无数困难挑战和市场风雨的洗礼,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方大特钢坚持以“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坚守“牢记党恩,回报社会”的发展初心,在实干中成就梦想,在奋斗中展现作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与标杆。
当馆内的全息投影徐徐展开,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栩栩如生地复现在我们眼前。近百年前那个沉闷夏夜里的枪声,好似一道闪电刺破漫漫长夜,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革命新纪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当年起义的枪声已逝,战斗的硝烟已散,城头升起的八一军旗依然高高飘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亦如馆内那把坚毅挺立的步枪,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争先,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行!
▲黄洋界哨口简介
四、 工农武装割据——八角楼的灯光指引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八角楼,因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的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而得名。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经常在茅坪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国革命道路。
五、 “红军荟萃井冈山”——在龙江书院感悟朱毛会师的意义
龙江书院是当年朱毛会师的地方,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镇,始建于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龙江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院校的摇篮,为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人才。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同年11月中旬,毛泽东指示在龙江书院创办边界第一所红军教导队(即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培养部队下级军官和地方武装干部。编一支部的党员们作为新时代的学员,坐在书院里聆听党课,学习当年朱毛会师的意义。
六、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走进小井红军医院旧址
小井红军医院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所正规医院。毛泽东、朱德两支队伍于井冈山胜利会师后,队伍逐渐壮大。随着战事日渐频繁,伤员人数与日俱增。受国民党部队封锁的影响,当时医疗条件极差,医务人员紧缺。但是再艰苦的条件也无法动摇革命的信念。医务人员就地取材,用刀片作手术刀,用木锯作骨锯为战士们做手术。最困难时,用食盐水甚至石灰水当作消炎药品。
井冈山反“会剿”失利,国民党部队冲进小井红军医院,将伤员和医护人员共130余名押到河边的稻田里,逼问红军部队的下落,所有人宁死不屈,最后集体被国民党部队残忍枪杀,其中年龄最小的仅14岁。后来,井冈山人民将烈士们的遗骨重新安葬,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我们在塔前向英雄们默哀,聆听烈士的故事,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小井红军医院旧址
七、 忆苦思甜——走红军山路,制作“红军餐”
我们来到红军当年的疗伤之地——五龙潭红军洞。张子清师长等红军官兵曾在此养伤,后人亲切地称其为“红军洞”。编一党支部六名党员一同走山路,感受革命先辈们生活战斗的艰苦环境。
八、 井冈山精神万古存——拜谒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以毛泽东、朱德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第一支工农红军,探索和实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在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共有超过48000名英雄长眠于此,而有名可查的仅有15744位,30000多名烈士英名无法查实。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仿佛可以看到革命烈士们在猎猎红旗指引下,于战火中闪耀的身影。
我们重温入党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每次读到此处心中都有万千感慨。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而比生命更宝贵的是信仰。要革命,就总会有牺牲,革命先烈们怀揣着怎样一份坚定执着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中,在严刑逼供下,英勇就义,慷慨赴死。
历史长河川流不息。近百年后的今天,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早已旧貌变新颜。革命圣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邓小平为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字
九、勤于学习、勇于探索——“读书石”的启示
井冈山大井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
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承载着一代伟人在艰难岁月里求索不止、奋斗不息的感人故事,见证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毛泽东走到哪里就把学习思考带到哪里的可贵品质,也以无言的方式告诉人们一个朴朴实实的道理——读书可以启迪智慧,凝心铸魂,成就伟大。
毛泽东同志一生当中酷爱读书、勤学马列,喜爱古书、取其精华,重视读报、关注时事,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我们要学习毛主席勤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理论品质。
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全景再现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程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内设有“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和“走向全国胜利”五个展区。展陈内容丰富多样,旨在通过见人、见事、见物、更见精神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博物馆收藏了近3000件文物,其中包括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时用过的油灯、砚台,以及朱德在井冈山挑粮用过的扁担等珍贵文物。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陈文物
博物馆中除了文物,更陈列有众多革命先烈的肖像与生平。其中,有着这样一位巾帼英雄——伍若兰。1929年2月,为了掩护毛泽东、朱德突围,伍若兰带领宣传队、警卫连,把敌人的火力引向自己。因伤被捕后,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1929年2月12日,伍若兰在赣州英勇就义,年仅23岁。敌人甚至将她的首级悬挂在赣州城门示众。为了纪念这位红军英雄,人民将生长在寻乌、宁冈和赣州的一种兰花,改名为井冈兰,她的精神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巾帼英雄伍若兰
▲毛泽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