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版钢铁产能置换办法为抓手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表1 2021—2022年产能置换统计结果

表2 2021—2022年各地区产能置换统计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7个地区均涉及炼铁产能置换,平均炼铁产能置换比为1.19。总体而言,通过执行产能置换,华北和华东2个地区新建和退出炼铁产能均较多,2个地区均实现化解炼铁产能超过600万吨。华南和华中2个地区新建和退出产能也超过千万吨级别,但实现化解的炼铁产能华南地区仅有54万吨。东北、西南和西北3个地区退出的炼铁产能总和才刚超过华中地区退出的炼铁产能,化解的产能数量规模也相当。
7个地区均涉及炼钢产能置换,其中华北地区炼钢产能置换比最高为1.22,华北和华东2个地区通过产能置换化解的炼钢产能均较高,其中华北地区化解775.83万吨,华东地区化解533.25万吨。华中和华南2个地区新建和退出的炼钢产能均接近,但参与置换的炼钢产能基数较华北和华东2个地区低,华中和华南2个地区化解的炼钢产能均在130万吨左右。东北和西北2个地区均只涉及电炉炼钢产能置换,故置换比均为1。
各地区新建项目炼铁产能和炼钢产能占比分布见图1和图2。

图2 各地区新建项目炼钢产能占比分布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华北和华东2个地区的新建项目炼铁产能占比总和为62.8%,占比接近新建炼铁总产能的2/3;华南和华中2个地区占比分别为12.7%和12.3%,总占比为新建炼铁总产能的1/4;东北地区占比为6.5%,而西北和西南2个地区占比仅分别为3.1%和2.6%。由图2可以看出,华东地区新建项目炼钢产能占比为38.0%,华北地区占比为34.8%,2个地区占比总和达到了72.8%,较2个地区置换的炼铁产能高了10个百分点,充分显示出2个地区在我国粗钢产能上面的绝对优势;剩余5个地区炼钢产能占比均不超8.1%,其中华中、华南和西南3个地区占比处在6.0%~8.1%,东北和西北地区占比分别仅为3.8%和1.4%。
-
1.炼铁装备 -
新建项目炼铁装备包括传统的高炉炼铁装备和非高炉炼铁装备,装备情况统计结果见表3和表4。可以看出,传统长流程高炉炼铁装备主导地位明显,占总新建产能的95.3%,高炉平均容积为1666m3,小高炉淘汰的进度明显加快,装备大型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反观非高炉炼铁装备,3座氢基还原竖炉中,河钢集团的2座已经投产,湛江钢铁的1座预计2023年也将投产。

表4 新建项目非高炉炼铁装备统计汇总

-
2.炼钢装备 -

表5 新建项目炼钢装备统计汇总
表6 按3种类型划分退出产能分布情况
从表6可以看出,不管是退出的炼铁产能还是炼钢产能,通过厂内技改升级方式退出产能占比均最高,二者的量级均在6400万吨左右,占比分别为58.1%和53.6%;对于跨地区产能转让,退出炼铁产能和炼钢产能分别为961.15万吨1032.81万吨,占比均为8.7%;反观省内转移的炼铁产能和炼钢产能之间,量级差距较厂内技改升级和跨地区产能转让稍显较大。总体而言,总退出炼钢产能与炼铁产能的差值主要体现在省内转移产能部分,而3种类型在退出的炼铁和炼钢产能分布占比大体相仿。
当前,我国年粗钢产量已进入10亿吨平台期,钢铁产业已从旧有的向规模要效益,转为向质量要效益。产能置换不仅是化解过剩产能的第一力量,可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还是钢铁行业低碳绿色改造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三大钢铁改造工程”之首的产能置换,其推进实施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粗钢产量不能单靠政策限制来降低,通过3类不同产能置换的精准实施,将为超低排放和极致能效两大钢铁改造工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单独靠某一种手段或某一项政策是无法让处于低谷期的钢铁行业迅速恢复,但多措并举、有效实施产能置换,对行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和转型升级都至关重要。总体而言,新版《办法》的施行,推进了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钢铁产业布局,对于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更具现实意义,为促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下简要从3个层面分析产能置换对于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意义。
-
1.政府层面 -
通过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坚定不移地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从源头上对钢铁产能产量进行控制,意味着不能触碰新增产能这条红线,而新版《办法》是严禁新增产能的重要抓手。执行产能置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钢铁产品大量消耗的过程,同时可带动新增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产能在省内的有效转移,城市钢厂退城进园,不仅可降低区域内企业数量,也能提升钢铁产能集中度。跨地区的产能转让承接,既能有效缓解过剩钢铁产能产量对环保重点区域的压力,又让沿海等交通便利、离市场近、有环境承载力的地区钢铁产能缺口得以补足。
-
2.行业层面 -
-
3. 企业层面
对企业而言,产能置换最明显的益处就是装备的“去小上大”,技改升级实现工艺装备大型化,生产工艺流程得到优化提升。企业工艺装备水平的提升,对升级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品种数量、提升产品质量效益等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在行业低谷期的生存竞争力也将增强。先进装备为企业实现超低排放改造、智能化建设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规模化、装备大型化技改升级或新建基地的过程中投入了巨额资金,但大量的钢铁产品消耗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旧有产能置换比例的提高,后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和钢铁产品的消耗量均会减少,对于缓解过剩产能产量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下降。企业在不断做强做优的同时,也要对市场阶段行情提早预判,尽可能降低因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生存带来的影响。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发展而言,受市场波动影响导致的生存危机挑战会更加频繁,须尽快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订完善,在新版《办法》施行后,在国内2个粗钢主产区的华北和华东地区,共化解炼铁产能和炼钢产能分别为1240.13万吨和1309.08万吨。在通过产能置换的新建项目工艺装备中,非高炉炼铁工艺装备技术正在积极探索,短流程电炉炼钢占比明显增加,“非高炉炼铁+绿电短流程炼钢”将是未来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流生产工艺。产能置换作为严禁新增产能的重要抓手,对于钢铁行业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装备大型化和低碳绿色改造等方面起到关键的基础作用,有力推动了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如果钢铁行业的产能产量都是绿色低碳的,那么钢铁行业的提质增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走起来也会变得更加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