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近代工业革命的发生,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蒸汽机、大规模钢铁液态冶金和铁路的出现,使人类在19世纪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时代。铁路则是这一时代的重要标志。
 
 

京沪高铁无砟轨道的百米长轨(董瀚摄)
 
历史上,铁路的发展与钢铁工业的进步几乎是同步的,铁路载重能力和速度的提高,与钢轨材料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密切相关。在19世纪,贝塞麦转炉、西门子马丁平炉以及托马斯碱性炼钢法的发明,使钢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极大程度地降低了钢的成本,这才导致铁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之后,技术进步使钢轨在制造尺寸精度、定尺长度、内部和表面质量、服役性能等方面都不断提高,铁路的重载和高速化才可能实现。因此,钢轨的发展史,从根本上说也是钢铁冶金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史。
 
 
现在,中国的粗钢年产量达10亿吨,超过了世界粗钢产量的一半。在服役性能指标上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各种铁路建设对于钢轨的技术需求,为当今中国高速重载铁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持。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是一个漫长而且艰难的发展历程。作为钢铁从业者,在致力于中国当代钢铁工业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回顾历史,不忘初心,从历史的发展轨迹中探寻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途径。
 
 
《中国近代钢轨:技术史与文物》的完成,是各方合作的结晶,除了为近代钢轨技术史及其文物鉴定和研究提供专业支持外,本书传递的是来自中国钢铁研究领域、科技史研究领域和博物馆等领域对钢轨文物所承载那段历史的热爱和关注。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就提出:希望中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一个“文化遗产日”。2005年7月,郑孝燮等 11名专家学者联名致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倡议中国设立“文化遗产日”。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后于2016年更名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主题“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作为冶金专业领域的出版社,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肩负着天然的责任。早在2011年我们就出版过《铸铁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发明创造巡礼》。希望能为营造更好的民族文化学习氛围、培养人民大众的中华文化情怀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小金小金,你们只有钢铁文物图书吗?好想了解更多文化自然遗产相关知识呀!请问有好的推荐吗? 

 

 

 

有啊有啊~ 我们这儿还有关于世界自然遗产地质的好书,还有区域民族文化的相关图书!话不多说,先帮您挑几本放在下面!要是还不过瘾就点击文末左下角的 “阅读原文” 自己去探索吧!:)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中的旅游地质问题
旅游地质文化概论
丽江地景•丽江旅游地质文化
滇西北旅游地质文化
西藏古格王国遗址洞窟变形破坏机理及加固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传承发展区域民族文化的实践与研究

 

 

 

创建时间:2022-06-13
浏览量:0
<返回
进入页    要闻动态    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